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8篇)

时间:2025-08-08 08:53:39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8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题的含义,学习生字。

教学准备:1.挂图。

2.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课题)谁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挖井”是件容易的事么?读题后有什么问题?出示毛主席的画像。提问:这位爷爷谁认识?请大家把课前布置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拿出来展示交流。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可以先让学生说)。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渎课文,借助拼音轻声读,标出自然段。要求:反复

读,读准、读通、读流利。

2.反馈情况:能读准,读通、读流利的同学举手。小组自评。

3.教师范读,学生听后评价。

4.分别指名3个同学,每个人读一自然段,要求读准音,相

机指导全班朗读。

席:凉席 首席 席卷天下

挖、担: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做动作理解字义。

组词:挖苦 挖掘 挖空心思

dān 担水 担心 承担 担忧 担任

dan 扁担 勇挑重担 一担(量词)水 两担柴

坑:坑害 水坑 坑坑洼洼

渗:①演示:将水倒进土坑里,会怎么样?(水渗进坑里了。)

②组词:渗出 渗入 渗透

浑:①将清水与浑水做比较。

②组词:浑浊 浑身 浑然一体 浑水摸鱼

盐:精盐 盐湖 食盐

迁:①辶(表示与行走有关)+千=迁(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②组词:迁移 变迁 迁徙 事过境迁

三、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题)

二、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预设问题: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三、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感

悟。

2.接力读,要注意断句。(师适时指导)

3.说一说:①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乡亲

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指读课文相关段落)

②谁还知道更多的有关“红井”的故事?(生或师讲“红

井”的故事)

③“挖井”是件容易的事吗?(利用图片或课件简介“挖

井”的资料)

谈一谈: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

些想法?

议一议: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

读一读: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练读、指读、评价读、

齐读)

7.老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乡亲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出示挂图,指名解说图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 拓展

教学过程: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2.听写词语。

3.积累词语

①出示课件显示“我会读”里的词语

②学生自由读,读准字意

③小组开火车比赛认读

4.实践活动

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课进行故事交流。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十二个生字;

能够按要求积累指定句子,写句子;

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课件演示相互结合。

态度情感价值观: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正确熟练的书写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查阅资料:有关科技馆的资料以及科技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十一个生字,认读一个字。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起孩子们的学___。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要去发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想去吗?

好,咱们就一起走进我想发明……

板书:我想发明……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的障碍。

1.衔接语:请你自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节。

2.提示:请把你读的不准的字音向你的小伙伴请教。

3.引导:这些朋友谁能读准他们的名字?

出示:减少 设计 美观 污染

景观 摩托车 垃圾箱 所见所闻 私家汽车 尘土飞扬

4.提示学生读书达到流利正确。

5.提示:谁愿意和你的小伙伴给大家读读课文?

三、识字记字。

引导:下面请你用你的方法记住生字朋友。

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师随生展示,指导难字:摩、染。

四、作业。

抄写字词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词语进行写句子、一段话的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此处隐藏9706个字……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篇8: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 真切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

2. 关注具体的词句,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关注具体的词句,边读边想象,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窗外》。(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窗外的景色怎么样?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什么叫“古朴美丽”?

这节课,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窗子,去欣赏这古朴美丽的乡村四季。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学生分别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段落,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想想美在哪里,把写得优美的词语、句子画出来,一会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① 春天

抓住“披、如丝细雨、抹、扑面而来、唱”体会用词的准确贴切,比喻拟人的生动传神。

想象春天还会有怎样优美的画面?

春天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吗?熟读基础上指导背诵积累。

② 夏天

想象“小河映夕阳”的情景。抓住“无拘无束、飞进”体会夏天的快乐,通过“微风习习、蛙鸣声声、眨、捉迷藏”体会夏夜的美丽宁静。

指导朗读。

③ 秋天

通过“一片金黄、一望无际”感受稻田丰收的场景,体会农民喜悦的心情。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

④ 冬天

通过“遍身鹅黄、滚圆可爱”想象小鸡的样子,感受冬天的生趣。

这段结束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能发挥你的想象,帮作者补充完整吗?

三、感悟写法

1、乡村的一年四季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可惜这古朴美丽的景色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齐读第六段。

2、假如你是作者,看到窗外古朴的乡村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市,会有什么感觉?指导读出作者对乡村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很久以前”这个词让你想起了前文的哪个词?和前文的哪句话有联系?什么写法?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有特色,开头结尾是总写,中间分别写四季,师板书“总-分-总”,以后你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应用。

四、拓展训练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丽,同学们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师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吗?

五、总结

同学们,窗外的景色是不断变化的,热爱美向往美的心却永远不会变,古朴清新是一种美,现代时尚也是一种美,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就会无处不在!

六、板书设计:

(总)窗外美景

春---生机

夏---快乐 怀念乡村

窗 外 (分)一年四季 秋---丰收 热爱自然

冬---生趣

(总)古朴美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