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7篇《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植树问题教学教案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植树问题》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大屏幕出示)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
师:刚才我们是每隔2米栽一棵树,发现出现了6个间隔,可以栽7棵树。你们还有不同的栽法吗?
(1) 激发兴趣谈栽法
(2) 自由选择试栽法
(3) 交流汇报作记录
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小结:安装路灯问题也是一种植树问题。
篇2:《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放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师:科学家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
谈话引入: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看谁的思考最积极,看谁这节课也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准备好了吗?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
课件出示:在15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能有几种情况?
展示学生的猜想:(两端都种,共4棵)(只种一端,3棵)(两端不种,只2棵)
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提出问题。
课件:在全长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的猜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课件显示:隔10米种一棵,再隔10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 1000个间隔就有10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 ……此处隐藏9740个字……>1、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非封闭图形中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师生交流情况和生生对话交流情况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过程、讨论表现、学生问题汇报情况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选择性反应评价:通过课堂上提问,课后拓展练习检测植树问题的掌握情况,检测学习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1)猜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谈话: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事,而且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请举起你的左手。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隙?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隙,也就是有4个间隔。
师: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之间呢?
(2)人民大会堂前面的柱子和间隔数。
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以及找柱子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2、引入植树问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思考,你能从中发现规律,继而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而又实际的问题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出需要,提出设计要求。
谈话:学校准备对校园作进一步绿化,打算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我们先来看看学校的设计内容吧!
课件出示:
招聘启事
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设计内容: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外国语小学
2014年3月7日
学生动手尝试,汇报“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方案。
2、根据植树方式,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各种方案,强调一边植树,两端都栽的含义,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今天这些课我们着重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
(2)课件出示引例:在全长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提问:我们在了解题意的情况下,解决的过程能直接用除法“20÷5=4”一步到位解答这个关于“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吗?让我们现在就来验证一下吧!
师出示植树示意图。并提问:直接用除法“20÷5=4”能一步到位解答这个关于“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吗?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用简洁明了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呢?
(3)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我们用一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再用几个点或短竖线来代表小树苗。
介绍线段图并指出线段图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思考。接着提问: “20÷5=4”得到的只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植树的“棵数”要在“20÷5=4”的基础上怎么办?
3、利用线段图,探究规律。
刚才我们研究了每隔5米栽一棵的情况,如果我们换一下间隔数,是不是还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并汇报植树问题研究报告表。
线路长
间隔长(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20米
5
2
5
3
4、总结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活动,当“在一条线路的一侧,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间隔数=线路长÷间隔长
棵数=间隔数+1
5、列式解答引例和例1。
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
提问: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
反馈后小结: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所以,类似于两端都种的这种植树问题的数量间的关系问题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这个关系式来计算。
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
1、选择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 )米。
A、17 B、16 C、15 D、14
(2)校运会的运动场上,1条跑道有2条石灰线,4条跑道有( )条石灰线。
A、8 B、7 C、6 D、5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km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km。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4、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5、教室位于教学楼五楼的四(1)班的同学们,准备从教室下楼做广播操。已知这栋教学楼每层台阶都是22级,同学们一共下了多少级台阶?
五、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在课下去探究一下吧!
六、儿歌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隔数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隔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隔长度。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