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2021高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1高考政策新变化(通用多篇)

时间:2024-11-21 11:53:21
2021高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1高考政策新变化(通用多篇)

【概述】2021高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1高考政策新变化(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21年新高考政策解读 篇一

“3+3”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深化外语考试改革上,上海明确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80%省市改革2020年、2021年执行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英语一年考两次。

天津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河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山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外语听力“一年两考”,取较高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内蒙古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黑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辽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2017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分文理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满分660分。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可选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2020年开始,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外语考试分两次进行。高考总成绩由3门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总分为750分;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2020年起,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总分750分,其中文化素质部分320,专业技能部分430。

江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自2021年起(2018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安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高考录取考生总成绩不分文理科。改进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形式和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所有科目。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考试科目为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除语数,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高校提前两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1门符合就可报考;高考录取不分批次,“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等级赋分方案: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江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 ……此处隐藏3856个字……中学校长助理李丹说:“从宏观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在填志愿之前,要经历三个过程,第一个是探索自我,第二是认识了解高校,第三要认识社会。通过这些过程,唤醒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性格、兴趣、个人能力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邢朝霞谈到,高中、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让考生在高中阶段能够了解更多的职业选择,接触到更多的职业体验,便于志愿定位于专业报考。”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訾艳阳认为,在新高考后,高中课程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把“3+1+2”后面的学科科目的组合应开尽开,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二是开好学科的导论课,每个学科开出一个通识课,高一进校讲解学科之美,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去驱动和吸引学生;三是走班试读一段时间后再确定自己擅长的科目。”

对于不同选科是否会对考生的未来发展有影响,电子科技大学招办主任林鹏表示,有影响是肯定的。“考生前期的选考科目,决定了能填报哪些专业。这实际上对家长的要求也更高了,需要从高一开始,就关注我们很多高校的学科、专业,需要有详细深入的了解。”

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张力建议,家长一定要帮助考生进行职业规划,在孩子三年的高中生涯当中,灌输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此外,家长还要提前根据考生兴趣,通过高校官网等渠道帮考生分析、整理相关材料。“如果考生没有特别明确的专业方向,还是要选择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这样可以通过一年的通识教育的培养让他产生对某些专业的兴趣爱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张力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1年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政策解读的相关讯息,习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教育讯息请关注可圈可点教育资讯网。

2021年新高考政策 篇七

目前,河南、山东、江西、北京、天津、黑龙江、宁夏7省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已经公布。

作为省级高考招生政策,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关注?

01

省级高招规定重点关注三点

省级高招规定可在各省教育考试院查看,一般涉及高考考试时间、考生档案、志愿填报及录取等相关事项,其中重点关注三大内容:招生批次、优录政策、投档规则等。

招生批次

招生批次按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划分,普通类横跨的录取批次较广,从提前批、本科批到专科批均有涉及,艺术体育类大多在提前批录取。如河南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本科(非艺体类)志愿分为本科提前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

招生批次是为不同分数段以及报考不同招生性质院校的考生设置的,分数只有不低于对应批次线的考生才有机会被录取。

本科提前批:具有特殊要求的院校或专业。一般是指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或专业、体育院校或专业、艺术类院校或专业,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外交学院等部分院校。有些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也放在提前批。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双一流”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所属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高校(专业)等。

本科第二批:一般为省属的非重点本科院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本科高校等。

专科提前批:一般为有特殊要求的专科(高职)专业。

专科普通批: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有些省还分为专科第一批和专科第二批)

现多省市高考录取批次合并,本科第三批次已彻底退出高考录取舞台。批次的变化势必会带来院校录取的大面积波动,提高志愿填报的难度,因此大家可提前了解本省招生批次的划分,弄清楚自己大概能被哪个批次录取,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如院校录取数据等。

截止文章发布,各省高考录取批次为上图所示,最终以官方最新公布为准。

优录政策

优录政策,主要是指特殊考生享受“高考加分”和“优先录取”两方面的照顾性政策。

>>高考加分政策

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部分特殊规定退役士兵和军人、英烈子女考生等。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根据各省具体不同的加分政策条例进行实施。

>>优先录取政策

主要是针对军功子女、特殊规定军人子女、退役军人、烈士子女、5A级青年志愿者考生等。这类特殊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享有优先录取的优势。

目前高考加分政策“缩水”,多地减少或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像贵州提出在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上,按“逐步减少加分分值、精准确定加分区域、分阶段分步实施”原则进行调整。往年能享受的优录政策,今年有可能就不行了。为了不与理想院校擦肩而过,要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投档规则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志愿个数,二是投档原则。

了解前者,可对号入座,知道自己所在招生批次能填报的志愿个数,方便之后合理地进行“冲—稳—保”的志愿设置;

后者,目前,各省普通类录取基本实行的是平行志愿。所谓平行志愿,指志愿填报和投档时,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

所谓“分数优先”,指的是将全省同一科类未被录取的所有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先投高分考生档案,依次后投低分考生档案。

所谓“遵循志愿”,即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少数艺体类录取实行顺序志愿,即“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对选报同一志愿学校的考生按学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二志愿录取。

未了解投档规则前,很多学生填志愿时容易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提前了解,及时规避。

02

除了省级招生政策,还需了解国家、院校招生政策

填好志愿的第一步,是要了解招生录取政策,除了省级招录政策,还需了解国家和目标高校的招生政策。

国家级招生政策

可通过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查看。

重点关注高招体检、军检、政审、警检、公安体能测试相关政策。高招体检所有考生都要参加,报考军警类院校的考生还需要额外进行军检或警检,要求比普通体检要高。

院校招生政策

院校招生政策是高校招生宣传和考生报考的指导性文件,而《招生章程》是了解校级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考生和家长可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或各高校的官方网站进行查看。

可重点关注:办学地点、招生类别、专业录取原则、外语语种要求、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要求、学费、奖助学金情况等。

以上是有关2021年新高考政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可圈可点网站。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1高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1高考政策新变化(通用多篇)范文。

《2021高考有这些新变化 2021高考政策新变化(通用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