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各地落实落细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二十条落地超28省优化防疫措施是哪28省? 篇一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防控“二十条”后,过去5天内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城市出台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政策。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6日,为落实“二十条”要求,已经有超过28个省份对优化调整防疫措施进行了整体部署,包括密接者管理时间改为“5+3”、取消次密接判定管控、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不再集中隔离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酸检测措施调整方面,上海市、海南省三亚市、吉林省延吉市和长白山(603099)市、福建省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等6个省市均宣布取消或暂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南省洛阳市等地宣布进入多数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山东省取消了省外入鲁返鲁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仅要求实行“落地检”和“5天3检”。
在11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指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其中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
多地调整核酸检测措施
11月11日下午“二十条”正式对外公布后,多个省市立即布置落实。
近期新增感染人数最多的城市广州在11日下午17时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次密接,对目前正在隔离的次密接者解除隔离。14日,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明确将即时优化调整密切接触者、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入境人员和离岗轮休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四类人员的健康管理措施。北京12日也宣布启动长期滞留京外人员专项救济,梳理京外风险县域旅居史人员情况,推送解除弹窗限制、购票限制。
并且记者注意到,海南三亚、江西广昌县等地在“二十条”发布后取消了原本的全员核酸检测计划。11日中午,三亚市要求全体居民、游客于12日参加核酸检测,但晚间再次发布通告取消了全员检测,按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江西省广昌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2日发文称,鉴于11月8日-10日三天区域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决定取消11月13日-14日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除了“二十条”明确要求的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以外,石家庄、洛阳等地率先取消部分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被普遍认为“步子迈得比较大”。11月13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致信全体市民,宣布将全面对标严格执行“二十条”:对划定的高风险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除此之外,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据了解,石家庄目前已经取消全员核酸检测,只对重点人群及风险性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72小时不做核酸也不会“变码”,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进入购物中心、菜市场、餐饮等公共场所只需扫码后出示绿码即可通行。
而15日,洛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洛阳市官方问政平台上回应“强烈建议取消48小时核酸检测”时明确,即日起除进入各级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及需摘卸口罩的公共服务场所需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一位洛阳市西工区居民向《》记者确认了这一政策的真实性。不过,根据随后发布的《洛阳市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在当地餐饮机构就餐、入住酒店仍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KTV、迪吧、网吧、棋牌室、麻将馆和密闭空间内的游艺娱乐场所、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演出场所、儿童游乐场仍未对公众开放。
医疗资源基础仍需夯实
除了调整隔离、核酸检测政策外,“二十条”用了很大篇幅聚焦于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包括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做好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等等。
因此,部分地区在部署落实措施时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安徽省省长王清宪指出,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满足患者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浙江省省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浩强调,要加强核酸检测、隔离用房、医疗救治等疫情防控基础能力建设。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14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发热门诊坚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24小时开诊,做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核酸检测,按照规定做好留观。充实发热门诊医疗力量,科学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班次,提升发热门诊核酸采样标本送检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发布了一系列防疫新举措,其中提到居家隔离人员要做好治疗性预防措施:街道社区提供血氧监测仪、制氧机或其他便携式制氧设备,向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使用。制氧机按每社区每百人10台配套,使用一次性吸管,使用过程中严格做好消杀。
“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在上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加强医疗能力建设,既是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
记者也注意到,在“二十条”公布后,制氧机、呼吸机等设备销售一度出现增长。上班族吴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担心之后出现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他趁着“双十一”促销期间为家人购买了两台制氧机,总共花费了约5500元。不过,多位医疗方面的专家表示,并不建议个人或家庭为应对新冠肺炎囤积制氧机。
优化防疫措施科学精准防控 篇二一、优化风险人员管控措施
(一)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的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实施3天健康监测,除“落地检”外,分别间隔24小时再开展2次核酸检测(3天3检)。
(三)对密切接触者,实施“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 ……此处隐藏9085个字……,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8个“加强”包括: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
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
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
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
1个“严禁”为严禁地方党委和政府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记者:二十条优化措施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刘富强:二十条优化措施战略清晰、策略坚定、要求明确、令行禁止。
战略清晰。总体判断了目前疫情的严峻态势,明确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策略坚定。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求明确。切实落实“四早”要求,并从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大力推进疫苗及药物研发等方面提出3个明确要求。
令行禁止。从落实各项防疫举措、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工作3个方面,禁止了一些错误做法。
记者:做出修改的原因有哪些?
刘富强:直接原因是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短于原始毒株和其他变异体,仅有3.4天。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人群比例超过90%,人群免疫力上升。深层原因是公共卫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调整防疫政策可以给更多人带来有质量的生存时间。这一点也反映在另外一个调整上——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
其实,所有调整都有数据依据,都是统筹风险与生产生活质量后的结果。奥密克戎潜伏期最长8天,因此对入境人员“5+3”管理就够了。
记者:这次调整的核心在哪里?
刘富强:这次调整的核心:基于现在的病毒特性和医疗资源,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有利于急重症、慢性病和孕产妇的就诊。
之前一些地方出现过度防疫,仅有很少的感染病例甚至没有感染病例就实施大面积静默,这必然会造成特殊群体的就医困难,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求助帖,这种“一刀切”的过度防疫是与“生命至上”的理念相违背的。
记者:冬季本身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而公卫和临床资源是有限的,公众该如何做?
刘富强:对于个人而言,这个冬天应继续做好各种防疫措施,比如戴好口罩、勤洗手,这些物理防控措施始终有效。另外,还没接种加强针的应尽快接种,家中适当储备一些必要的药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记者: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后,有哪些事项应特别注意防范?
刘富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进一步提升防控科学性、精准性的需要,也是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需要。措施调整以后,对疾控工作的要求更高,更要科学、精准。
其中,有些点是应该特别注意防范的。
比如,密接的管理期限和方式改变,要求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严格落实居家隔离要求,有阳性检出,应开展传播风险研判和追踪管理风险人员,防止外溢。
对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应强化作业期间的个人防护、核酸检测和闭环管理等。
“次密接”解除隔离,北京、广东等省份已调整到位 篇六“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是“二十条措施”针对人员落位管控作出的一项重大调整。公开报道显示,北京、广东、上海等多地已明确落实解除在管“次密接”人员的隔离管控。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当天下午5时,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即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自当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者”解除隔离。
近日,广东省明确在全省全面落实这一项人员管控政策方面的调整举措。11月15日,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发布《关于优化调整隔离管理措施的紧急通知》指出,即时优化调整四类人员的健康管理措施,及时安排在管符合条件人员解除隔离,并做好隔离措施调整实施期间的有序衔接工作。这份通知明确提出,广东全省“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在管的密接的密接立即解除隔离。”
北京市也向社会通报,从11月12日起,北京市立即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调整风险区等级和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对在管的密接的密接,经过风险评估后,及时解除了隔离措施。
11月13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向社会发布了上海市落实“二十条措施”的最新举措,其中也明确,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此外,海南省三亚市也宣布,从11月11日18时起,调整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不再甄别“次密接”,对目前正在隔离的“次密接人员”解除隔离。
精准的落位管控,还涉及风险区域的划分调整。
按照“二十条措施”不再划分中风险区域的要求,近日全国多地陆续将风险区域的划分调整落实到位。如北京市宣布,对在管的中风险区域,经风险评估后,依高、低风险区域判定规则,已及时进行调整。
新京报此前报道显示,“二十条措施”发布的第二天(11月12日),北京已有部分小区跟进落实,不再划定中风险区,原有中风险区自当日起解除管控措施,高风险区的封控时间也由7天调整为5天。
11月13日,上海市也在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中明确,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即降为低风险区。
新疆乌鲁木齐市卫健委11月12日发布消息,决定自2022年11月12日0时起,新增(调整)高风险区47个,动态调整风险区357个。其中,高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的208个,中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的149个。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各地落实落细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